——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材料;
——第3部分:設計;
——第4部分:制造;
——第5部分:檢驗與試驗;
——第6部分:安全防護;
——第7部分:內容器應變強化技術規定。
本文對標準第6部分新舊版本進行對比分析,以幫助工程人員理解相關內容。移動分會也將在7月份左右組織相關標準宣貫活動,大家可關注參加。
1 常見冷凍液化氣體
對于冷凍液化氣體(深冷液體)的定義,大部分標準都是指在運輸或儲存過程中由于溫度低而部分呈液態的氣體。GB/T 18442同時規定,標準所適用的冷凍液化氣體臨界溫度一般低于或者等于-50℃。
冷凍液化氣體通常又區分為易燃和非易燃氣體,這一區分很重要,尤其是在涉及到安全泄放裝置的設置情況時。
表1根據ASME Ⅻ模式附錄3列出了常見的冷凍液化氣體。顯然,表1中氫氣、氖氣等由于其沸點低于-196℃(77.15K),二氧化碳、乙烯、乙烷等的臨界溫度高于-50℃(223.15K),一氧化碳屬于有毒氣體,因此它們都不屬于本標準范圍之內。
2 裝置結構和動作壓力比較
2011版按火災和非火災來區分安全泄放裝置的設置,如果只考慮非火災,則只需要設置兩個主安全閥即可(如圖3);當需要考慮火災時,對易燃易爆氣體推薦采用安全閥作為輔助泄放裝置(如圖1),對非易燃易爆氣體則推薦設置爆破片作為輔助泄放裝置(如圖2)。
2019版按易燃和非易燃介質來區分安全泄放裝置的設置,不管何種介質,都要求設置輔助泄放裝置。對于易燃氣體,無論火災與否,輔助泄放裝置只能選擇安全閥(如圖1),對于非易燃氣體,可設置爆破片或者安全閥作為輔助泄放裝置(如圖1和圖2)。
2019版將爆破片作為輔助泄放裝置時的動作壓力由2016版的1.16倍設計壓力降低到了1.1倍(如表2所示),這主要考慮到盡可能與固定式壓力容器根本大法GB150保持一致,盡管ISO21009規定該值可達設備耐壓試驗壓力。
圖1~圖3有助于理解標準中“組”的概念,同時有助于區分“主泄放裝置”和“輔助泄放裝置”。
3 不同失效工況排放能力比較
標準中給出了a~h八種失效工況,a)、b)、c)屬于非火災工況,安全泄放量的計算分別對應表3中的H1、H2、H3,選擇泄放裝置時按三者中的最大值進行校核;d)或e)屬于非火災工況,由工程人員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否考慮及如何考慮,安全泄放量的計算分別對應表3中的H4或H5;f)、g)、h)通常單獨考慮。
2011版要求單獨一個爆破片輔助泄放裝置能滿足火災時的排放要求(與ISO21009相一致),這一規定在2019版已經取消,修改為每一組泄放裝置能滿足火災時的排放要求即可(與NB/T47008等移動式低溫壓力容器標準相一致)。
兩個標準均要求任何一個主安全閥、任何一個輔助泄放裝置都必須滿足非火災工況時的排放能力,也即是說對每一個泄放裝置(包括主泄放裝置和輔助泄放裝置)都要按H1、H2(如果有)、H3三者中的最大值進行排放能力校核。
2019版標準設置的兩組安全泄放裝置每一組都能滿足火災時的排放要求,這實際上是讓它們能夠互相作為備用,備用考慮到了安全閥因冰凍等原因的失效,同時也考慮到了泄放裝置的在線檢驗和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