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2023年中國LNG進口量能否回升?中石油經研院:歐洲LNG進口壓力或將明顯緩解,地緣政治仍是影響國際氣價重要因素
來源: 更新:2023-03-30 19:37:18 作者: 瀏覽:905次
據ICIS LNG Edge數據顯示,在連續數月錄得同比下滑后,中國LNG進口量于今年2月實現反彈,同比上漲4%,為2022年1月以來LNG月度進口量的首次同比增長。
ICIS預測,2023年中國LNG需求有望達到7200萬噸,較2022年增長15%,但仍較2021年水平下滑9%。未來數月,LNG進口量可能不會飆升,或僅在下一冬季才會大幅增長。
雖然國家統計局和財新發布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均重回榮枯線以上,但貿易商表示,對全球通脹和經濟大環境的擔憂持續存在。
國家統計局表示,隨著防疫政策優化,以及春節假期結束,國內生產活動普遍加快。
然而,統計局和財新的調研顯示,中國經濟復蘇仍面臨挑戰。
2022年許多工廠倒閉,經濟復蘇或成為一個更長期的問題。
氣溫回暖,國內天然氣需求仍低迷,拖累LNG車提價格在3月6日當周再度走跌。ICIS價格顯示,3月6日,中國LNG接收站的LNG車提價格在16.5-17.6美元/百萬英熱。
盡管這一價格仍升水ICIS東亞LNG價格指數,但受下游需求疲軟影響,多數國內買家對現貨持謹慎態度。
作為中國最大的LNG進口商,中海油通過于2月13日結束的招標采購了約10船LNG,預計將于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間陸續交付。
知情人士表示,2023年下半年交付的船貨主要用于保障國內需求和內部貿易資源調配。
另一方面,中國的LNG現貨進口需求有限,部分歸因于長約供應增加。
某中石油高管近期表示,2023年,隨著中國經濟復蘇,國內天然氣需求或將增長;另外,現貨價格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LNG進口量能否回升。
近幾個月來,LNG現貨價格持續穩步下滑,并促使大量亞洲買家開始入市采購現貨。
據國家發改委數據,2022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3663億方,同比下降1.7%,首次出現負增長。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中國天然氣進口總量(包括管道氣和LNG)為1.093億噸,同比下滑9.9%。全年能源消費總量54.1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2.9%。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2%,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
據3月5日發布的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中國GDP增長目標為“5%左右”,為1994年以來的最低增速目標。不過中國在2020年未設置GDP增長目標,當年的GDP最終只實現增長2.2%。
報告顯示,政府將繼續發揮煤炭主體能源作用、加強能源儲備、提升天然氣國產量,并加大對發電供熱企業支持力度。此外,統籌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據國務院新聞辦在3月6日舉行的發布會,發改委將推動民生用氣中長期合同實現全覆蓋。
西南地區水電較為集中,如果今年當地干旱加劇,這或推動夏季中國LNG進口量短暫回升。
云南是“西電東送”外送電量的第二大省,僅次于四川。不過,自2月18日以來,受干旱氣候的影響,云南省對電解鋁行業采取限電措施,且限電結束時間未能確定。
云南省水利廳表示,今年以來,云南的降水量偏少,當前氣象干旱發展迅速。中國氣象局預測,今年3-5月,云南省主要地區的降水量將遠低于平均水平。
若干旱延續至夏季,加之當地電力需求上升,中國LNG需求和火電需求預計將增加。
相關:中石油經研院:油價大幅波動或常態化 地緣政治仍將左右全球氣價
3月27日,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在北京發布《2022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下稱《報告》),對過去一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的運行情況進行了總結與盤點,并對2023年油氣行業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中石油經研院表示,去年全球能源格局經歷多方面深刻變化,在高油價和安全保供的雙重刺激下,全球油氣勘探開發投入和油氣產量均保持增長。
展望2023年,地緣政治局勢變化仍將對全球能源市場產生影響,預計油氣價格將有所回落但仍將維持在高位?!秷蟾妗奉A計,2023年世界能源需求將達到1.016億桶/日,時隔四年再度達到疫情前的水平。
2022年,俄烏沖突嚴重沖擊國際油氣市場,全球油氣價格劇烈波動,推動全球通脹率急劇上升,世界經濟恢復進程受阻,全球油氣消費增速明顯下降,油氣供需和貿易格局深刻調整。
《報告》指出,去年全球能源格局經歷了深刻變化。首先,國際油氣貿易流向由“逆時針”轉向“順時針”,亞太與歐洲的油氣供應來源轉換,歐洲油氣進口“脫俄倚美”,并加大了對中東及非洲地區資源的獲取,俄羅斯的油氣出口正積極拓展亞洲市場,全球油氣合作關系面臨重塑。其次,全球油氣供需格局發生重大調整。中石油經研院指出,烏克蘭危機使俄羅斯在全球能源市場的影響力下降,美國和OPEC形成兩極格局,成為全球新增產量的主要來源,對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力顯著提升。
國際能源格局的第三大變化是國際油氣價格的劇烈波動,以及能源價格體系的紊亂。2022年,WTI原油和布倫特原油價格全年振幅超過80%,年末基本回到年初水平;歐洲天然氣和煤炭價格異常上漲,不同能源品種之間正常的比價關系發生改變。
第四點,維護能源供應安全成為消費國能源政策的首要目標。2022年,各國政府對于能源市場的干預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從效率優先轉向安全優先,大額能源補貼、限制能源價格、擴大煤電核電、國有化能源公司、征收企業暴利稅、實施用能管控、加強新能源發展等政策陸續出臺,強化對能源產業鏈的控制。
在消費端,2022年全球能源消費呈現煤炭復蘇和可再生能源高速發展的雙重特征。一方面,歐洲進口俄氣大幅下降,北溪管道遭到破壞,歐洲大力壓減用氣、重啟煤電并延長煤電和核電退役期限,由于全球多地極端天氣頻發,可再生能源發電不均衡,煤電保障作用凸顯。中石油經研院提供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煤炭年消費量超過56億噸標準煤,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2022年,全球清潔能源投資超過1.4萬億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投資約4900億美元,同比增長6%;全球非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約為3.11億千瓦,同比增長近30%;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8.71萬億千瓦時,占全球發電量總量的近30%。
展望2023年,中石油經研院表示,大國博弈仍將持續,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將對全球能源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首先是全球能源格局繼續深度調整,美西方對俄制裁和俄方反制加劇國際油氣市場不確定性,貿易轉向規模繼續擴大,歐洲天然氣短缺風險上升,繼續保持對全球LNG資源的吸引力,能源市場再平衡過程中油氣價格仍將維持高位波動態勢;其次,安全焦慮將加速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和產業鏈重構。
中石油經研院預計,2023年風電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將突破4億千瓦,同比增長21%;美歐等國推進新能源產業本土化戰略,加大對關鍵礦產、風電、光伏、氫能、儲能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減少對中國產品的依賴,全球能源領域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在高油價和安全保供雙重因素的刺激下,2022年全球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支出4993億美元,較2021年增長39.4%。去年,全球工程技術服務市場規模約為2657億美元,同比增長28%,油田生產服務和鉆井與完井服務板塊市場規模增長超30%,表現好于其他板塊。
去年,全球油氣產量繼續保持雙增,北美地區加大非常規資源生產投入以及中東持續提高油氣產能是油氣產量雙增的主要因素。中石油經研院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球石油產量43.49億噸,同比增長2.8%;全球天然氣產量4.25萬億立方米,同比增長0.4%。
2022年,全球油氣開發呈現數量減少,發現儲量大幅增加的特點,新發現平均規模創十年來新高,重大油氣發現主要來自于西非和南美北部深海區域。
中石油經研院表示,預計2023年全球勘探開發投資仍將保持增長,投資增長將繼續拉動全球工程技術服務市場規模擴張,但增幅會有下滑。預計2023年全球油氣產量將繼續攀升,其中美國油氣產量將繼續大幅增長,而俄羅斯油氣產量會延續下滑態勢,其降幅可能會超過2022年。
2022年,地緣政治因素、歐美對俄制裁以及經濟增速乏力等因素導致全球油價寬幅震蕩。中石油經研院指出,國際石油市場的韌性明顯下降,偶發事件更容易引發市場波動。
在油價方面,2022年上半年,烏克蘭危機爆發、美西方對俄制裁持續加碼,導致國際油價地緣政治溢價明顯提高;下半年,宏觀經濟下行及金融壓力取代地緣政治成為影響油價的主導因素,油價承壓回落。
中石油經研院預計,2023年,國際原油市場波動性增加,國際油價同比下降,但仍將維持高位,在基本情景下,預計布倫特原油均價范圍為80-90美元/桶。在需求側,預計世界石油需求在中國需求修復的提振中保持恢復性增長,同比提高180萬桶/日,達到1.016億桶/日,時隔四年終于超過疫情前的水平。
在供應側,預計美西方制裁下俄油有限降量,OPEC+維持產量管理,非OPEC+組織的產油國產量增長將繼續帶動石油供應回升,其中,美國將是未來石油供應增長的主要來源。中石油經研院表示,在不考慮伊朗制裁取消的情況下,預計2023年世界石油供應將達到1.016億桶/日,同比增長150萬桶/日,低于石油需求增量,世界石油供需基本面基本平衡,疊加石油庫存處于低位,石油市場基本面維持偏緊狀態。
《報告》指出,近年來,全球石油投資明顯不足,石油庫存處于低位,國際石油市場韌性明顯下降,美聯儲貨幣政策、俄羅斯反制美西方手段、OPEC+產量政策、伊朗石油出口強勁、中美關系等不確定因素,極易引發突發事件,可能使得未來油價大幅波動常態化。
在天然氣市場,2022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降至4.01萬億立方米,同比下降0.8%,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第二次下降。其中,由于俄氣供應大幅減量,歐洲通過能源替代和需求管控等方式積極應對,天然氣降量達到9.3%。
2022年,全球天然氣貿易量連續3年下降,貿易格局出現歷史性調整,俄羅斯管道氣逐漸退出歐洲市場,美國則加大了對歐洲的LNG供應。
《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天然氣貿易量為1.21萬億立方米,同比下降1.0%;其中,管道貿易量為6492億立方米,同比下降7.8%,主要由于北溪-1管道、亞馬爾管道、過境烏克蘭的管道紛紛停輸,俄羅斯出口歐洲管道氣大幅下降840億立方米,俄羅斯對亞洲管道氣增加50億立方米。去年,全球LNG貿易量達到4.03億噸,同比增長5.1%。
中石油經研院表示,去年LNG現貨價格持續高位劇烈波動,各方更加趨向于簽署長期合同以尋求穩定性,全球新簽LNG合同量達到歷史高位,呈現出目的地條款更趨靈活、合同期趨長、合同標的量趨小、與HH價格掛鉤比例上升等特點。
中石油經研院預計,2023年大國博弈影響持續,歐洲市場再平衡成為全球天然氣市場的關鍵,預計2023年全球天然氣需求4.03萬億立方米,增速回升至0.7%。在價格方面,2023年,地緣政治仍是影響國際氣價的重要因素。中石油經研院表示,若俄烏沖突有所緩和,國際氣價將回落但仍處于高位;若俄烏局勢失控,歐洲進口俄羅斯管道氣面臨徹底中斷風險,全球LNG市場將嚴重失衡,國際氣價面臨上漲壓力。